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会写出师表?那北伐你上! > 第28章 永乐大帝首创:内阁制

第28章 永乐大帝首创:内阁制(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督军两口子去哪儿了 重回18岁:不留遗憾 伏阴【又名:后妈很凶残】 咒术燃冬??? 神之帝 昭娇 迷雾行走两千年,我成了邪神化身 重生踢走前妻,截胡小舅子媳妇 你惹她干嘛?宗门废材是至尊魔皇

内阁!

大明太宗皇帝首创制度,旨在减轻皇帝政务压力。

刘禅看完之后,顿时惊为天人!

原来朝堂之上那些内阁大臣,内阁首辅之类的,是这么个意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原本刘禅还以为他们身居朝中前列,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大员。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既不位高,也不权重。

处境具体如何,全要看皇帝的态度!

反而是后面那些六部主官,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这六部,刘禅还是熟悉的,就是之前大汉的九卿演化而来。

但这内阁,却是大明朝实实在在的独创。

内阁大臣,由大明一众大学士组成。

入阁前,皇帝会下诏,在这些大学士之前加上头衔,以示入阁。

如奉天殿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等等。

这些人入阁之后,将会充当皇帝的个人咨询和助手。

朝中所有递上来的奏章,内阁大臣都有资格查阅翻看,随后留下自己的建议和处置方法。

但他们没有具体的行政权,在查阅留下建议之后,还要将奏章分类管理,递送给皇帝。

而皇帝只需批注是否采用即可。

采纳批红用印,发往六部执行!

不采纳原路打回,或者皇帝自行决断!

这般流程之下,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可谓是飞速提升啊。

奏章经过内阁,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只需皇帝批阅是否采纳就可以。

而最后的决策权,还是紧紧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因为没有皇帝的批红和用印,内阁处理的奏章,六部根本不会认,更别谈什么执行了!

内阁制度,不仅能最大程度的缓解皇帝的行政压力,还不会削弱皇帝手中的权力!

因为这些内阁大臣,在朝廷法度之中,只是大学士的官阶,又或者更低,甚至是远远比不上六部主官的。

这是位不尊!

然后他们身为皇帝的个人咨询,只有查阅,建议,审阅的权力,却没有一点实际实施的实权。

这是权不重!

最后,因为是皇帝的个人咨询,任免或者废黜全凭皇帝个人喜恶,朝中根本没有制度对皇帝进行限制。

皇帝让你上,你就得上!

皇帝想让你下,内阁大臣根本无法反抗!

而总领内阁的,则称之为位内阁首辅,也就是奉天殿大学士。

看到这,刘禅甚至想要拍手叫好。

巧妙,实在是巧妙。

原本刘禅以为无解的难题,却被太宗皇帝如此精巧的设计给解决了。

并且还十分灵活。

皇帝若是想要更轻松一点,那就可以把批蓝权给内阁,使内阁获得行政权力。

这样,皇帝身上的担子能变得更加轻松。

不仅如此,给权和收权,全凭皇帝一人做主,朝中根本没有制度去限制。

这大明朝皇帝手中的权力,还真是恐怖啊。

难怪这朱祁镇要决定要御驾亲征之后,根本没人拦的住。

知道了内阁之后,刘禅又开始对大明朝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版图,臣子,勋贵,文官,阉宦,军队,地方,财政,礼制等等。

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用诸多手段才能彻底了解,绝非史书典籍就可以概括全部。

但经过这一下午的查阅,刘禅也绝非之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刘禅。

并且在一下午的查阅中,刘禅看到了一个频频出现的名字。

英国公,张辅!

“四朝老臣,战功卓着,大小战事数百场,无一败绩,这简直就是大明的保护神啊!”

“只可惜,年纪稍大了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我何时可以回去 夜读全唐诗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