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鞭法(1/2)
“增加税赋的方法有很多,正如我先前所言,重新厘定商税,便是其中一种。”
朱雄英淡然一笑。
“又何必死死盯着这区区田亩呢?”
“不过,民以食为天,粮食终究出自土地,因此,田赋亦不可不收。”
“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向这些土地征收赋税?”
朱雄英的话,直接让蓝玉愣在当场。
土地,有生有死,虽为皇亲国戚,无需躬耕,却也深知,土地需有人耕种,方有收成。
无人耕种,地里又岂会长出庄稼?
朱雄英竟言,要向土地征税?
这简直匪夷所思!
然而,朱元璋却对朱雄英的话,另有见解。
自己这个孙儿,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他如此说,必有其道理。
“那乖孙所言,向土地征收赋税,是何意?”
朱元璋沉声问道。
“先前所言第一步,便是要丈量天下田亩,清查隐匿、逃税之田。”
朱雄英缓缓道来。
“丈量田亩之后,朝廷历年征收的人头税,便再无意义,需全面废除。”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震。
人头税,乃封建王朝最大的税赋来源,废除人头税,朝廷如何运转?
“取消人头税,单凭那点商税,即便征至十税四,亦不足以支撑整个朝廷开支。”
“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朝廷必将难以为继,此法,恐不妥。”
朱元璋提出质疑。
蓝玉亦出声附和:
“正是!且不说其他,单是朝廷每年发放给士兵的军饷,便是一笔天文数字,仅靠商人缴纳的那点商税,如何能支撑?”
作为一名立志成为一代名将之人,蓝玉首先想到的,
自然是与士兵相关之事,如此说来,倒也无可厚非。
“我所言取消人头税,并非完全不收税赋,而是要变通方法,另行征收。”
朱雄英解释道。
“变通方法?何种方法?”
朱元璋追问。
身为帝国最高执政者,登基之后,朱元璋亦不断学习进步,
吸取历朝历代之教训,欲使大明王朝,千秋万代。
赋税改革,自然也在其考虑之中,然最终,仍蹈前朝覆辙,只因……
“一条鞭法!”
朱雄英缓缓吐出四个字。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蓝玉皆是一怔,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
“这‘一条鞭法’,是何物?”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蓝玉亦投来询问的目光。
朱雄英起身,踱步至屋外,仰望天空。
此时,距朱元璋下朝,已有不短时辰,朝阳已渐渐由初升时的火红,
转为散发炽热光芒的火球,昭示着大明王朝,正如这轮旭日,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朱元璋、蓝玉见状,亦起身,跟随朱雄英来到屋外。
与朱雄英感受不同,朱元璋,乃是登基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观察天空景色。
受朱雄英感染,方才略显烦闷的心情,亦一扫而空,整个人,顿觉心旷神怡。
既然雄英有解决之法,那自己,便无需过于焦急,静待他道来便是。
凝视着朱雄英的背影,朱元璋眼中,满是柔情。
与雄英相比,那朱允炆,简直天差地别!
此等麒麟儿,才配得上咱的江山!
二人各怀心思。
一旁的蓝玉,显然不懂这般风雅,等候良久,见二人皆未开口,
终是按捺不住,急切问道:
“雄英,你便快些说说,这‘一条鞭法’,究竟是何物?”
正神游天外的朱雄英,被蓝玉此言拉回现实,不由咂了咂嘴。
这舅公,当真不懂风情,如此美景,竟不知欣赏。
不过,转念一想,此人可是要追随自己之人,这般急切,倒也理所当然。
朱元璋亦向蓝玉投去不满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