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文人尚武的好处(1/2)
“那个时候的外族,甚至连窥视中原的勇气都没有!堂堂颉利可汗,还不是得屈服在唐太宗面前跳舞?”
朱雄英的声音慷慨激昂。
他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
想当初,颉利可汗秉承父兄基业,兵强马壮。
趁着大唐尚未一统,连年侵略边境,杀害我汉家百姓,抢夺财物。
等到唐太宗即位的时候,他仍然不知收敛,甚至敢向大唐勒索财物才肯退兵。
最后,还不是被唐太宗派兵一鼓而灭?
连他本人,也被押送到了长安。
宴席之上,唐太宗命颉利可汗当众跳舞。
迫于压力,颉利可汗不得不照做,最后回到府邸,
因为受不了这种屈辱而一病不起,含恨而终!
可是,这些除了化作大唐子民的一句笑谈之外,并没有对大唐产生任何影响!
这,就是盛唐的魅力所在!
在朱雄英话语的感召下,朱元璋和蓝玉也开始心有所动。
试想一下,别的国家的君主,在自己面前只能屈辱地献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满足感?
要是现在,北元的皇帝在自己面前跳舞……
朱元璋忍不住开始幻想。
不过,作为一个皇帝,他很快冷静下来。
他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
若是人人都以武自恃,万一乱起来,朝廷怎么承受得住?
于是,朱元璋开口问道:
“可要是照你所说,人人都尚武,会不会有心怀不轨的人开始作乱?”
朱雄英听了,哑然失笑。
看来,这些儒家们这么多年的洗脑功夫,还是收到了一些成效的。
精明如“爷爷”,依然是受到了影响。
“人人尚武,就会作乱?”
朱雄英反问。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汉唐之时,可有哪个尚武之人要作乱?即便是要作乱,又有哪个人乱成功了?”
“大多数,不都是压着那些外族打?打得那些外族人不敢觊觎中原!”
“要不是后来的晋朝太窝囊,怎么可能会有五胡乱华这种悲剧发生!”
朱雄英越说越气愤。
“倒是宋朝的时候,重文轻武,确实是没有武人作乱了,可是结果呢?”
朱雄英冷笑。
“结果就是,全盛时期也仅仅只有半壁江山的大宋,甚至还要被西夏这个蕞尔小国给压着打!”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等到金人入侵的时候,就不是别的国家的君主在大宋皇帝面前跳舞了,而是大宋的徽钦二帝屈辱地行牵羊礼!皇室宗亲被当做猪狗一样屠杀,皇后、妃嫔、皇室子女沦为娼妓一样的存在!”
“这不是大宋的屈辱,这是整个汉人的屈辱!”
朱雄英的话,听得朱元璋直摇头。
五代十国,是真正的武夫当国的时代。
武将们把持朝政,动辄就杀害皇帝另立新君,
甚至有时候自己就直接篡位登基,后来者也纷纷效仿,整个天下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等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为了大宋江山万年,
立刻就配合着那些文人开始打压武人。
并且,把这一条作为国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下来。
到最后,居然还搞出了什么
“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把武将给打压得一文不值。
堂堂一品的武将,居然在一个七品文官面前卑躬屈膝,
噤若寒蝉,生怕惹对方不开心,回到朝中一顿弹劾。
王安石变法得罪了那么多人,到最后也仅仅只是罢相。
这要是放在武将身上,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等到了金人入侵的时候,由于这条国策的执行,没有皇帝的命令,
哪怕是近在咫尺的武将也不敢贸然带兵勤王救驾。
反倒是作为文臣的李纲,力排众议,调兵入京勤王。
但也仅仅只是入京勤王而已。
就这时候,李纲还被扣上了一个“勾连武人”的帽子,差点没给李纲气死。
在满足了金人的无理要求之后,金人暂且退去。
可是,等到宋徽宗将勤王的军队赶回去之后,尝到甜头的金人再次卷土重来。
这一次,可没有人再有力排众议调兵勤王的勇气了。
于是,徽钦二帝连带着大宋宗室和无数的百姓,都被金人掳走,
整个汴京也被付之一炬,曾经出现在《清明上河图》里的盛景,再也不复存在。
甚至到了南宋的时候,国家倾覆在即,朝廷依然不忘打压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