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未来的农业愿景(2/2)
“你们等等。”他对电话那头说,“我这就过去看看。”
返回教育中心时,李强遇见一群来自本地中学的学生,他们正在拿着便民工的手写大字:“我们要看‘绿水青山’农场!”
学生们说,他们是被老师带来的考察组,听说了这片土地的奇迹,一定要亲眼所见。
“我今天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坐在公用课桌旁的是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一个是城里的书虫,已经在农业社团参与多年;一个是本地农民的孩子,对农活从小干悉数;还有就是刚进入城市大学的研究生,最近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课堂上最让我难忘的是老师的一个概念。”城里学生说:“他总是说,我们不是要去‘替代’传统农业,而是要找到一种‘共生的’方式,让现代农业与自然、社会、经济达成平衡。”
研究生附和道:“正如我在文献中读到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构生产体系,重新定义人与土地、人与物种的关系。就像老子的‘道法本是一体’一样,但这听起来太玄乎了。”
李强微笑着点头,“也许正确的农业文明就是这种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农民孩子看着其他三个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说的这些,我在麦田里看着都能理解。这两年‘绿水青山’变了,我们也变了,就像那些被重新培育出来的土地一样。”
午后的阳光洒在教育中心的教学楼上,学生们继续讨论着个人的小组项目。城里的书虫想搞一个“农场+课堂”项目,将现代农业知识和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起来;研究生则计划开展一项关于土壤恢复率的实地调查;而农民孩子早已有所准备,他想带着来园地的技术专家一起,试图将新学到的理念运用到本地的小农户中。
“你们知道这批种子是什么吗?”李强坐在办公桌前,手里的资料在阳光下明亮得像朝阳。“这是我设计的‘天使之乡’项目。”他解释道,“它不仅带有最好的品种,更是整合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创新技术:从种子嵌入的传感器到土壤改良的生物质工程,再到水循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王晓敏轻声说:“这批种子里,掺杂了我和你一起撒下的所有理念。这一次,不仅是农作物在重生,更是一种精神的重塑。”
夜里,李强站在书房中,一直在整理今天得到的电话信息。他习惯性地翻开那本标注满奇思妙想的笔记本:从土地评估、水资源循环到能源创新,每一项都记录得那么详尽。
“这不可能。”他突然喃喃自语,手指在资料上划出一道线,“难道‘绿水青山’农场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