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檐下飞影(2/2)
银铃在裙摆间叮当作响。
林夏盯着她的背影,轻声道:“她腰间那把银刀,是1950年剿匪部队的制式。”
说完,她便提起相机道:“你们待着,我去采采风。”
此时,雷公寨已经人声鼎沸。
林夏站在雷公寨的石阶上,镜头俯拍——
整个寨子像一条盘踞在山腰的青龙,吊脚楼鳞次栉比地挂在陡坡上,黑瓦木墙被夕阳镀了层金边。
楼与楼之间用竹桥相连,风一吹,桥板咯吱作响。
几个光脚小孩正猴子似的在上面追逐,腰间的银铃铛叮叮当当乱撞。
“阿妹!让一让咯!”
一个背着竹篓的妇人擦过林夏的肩膀。
篓子里活鱼扑腾跳跃,溅了她一裤脚的水星子。
林夏也不生气,反倒追着去拍那竹篓。
竹篓底部垫着新鲜的芭蕉叶,鱼鳃上还穿着草绳。
拍完竹篓,她又逆着人流往寨心广场挤,镜头不断捕捉细节——
三个老汉蹲在吊脚楼檐下抽旱烟。
烟锅磕在青石板上,溅起火星子。
他们脚边堆着刚编好的竹篾蛊笼,笼眼细密得像蜘蛛网。
里头窸窸窣窣关着活蝎子。
穿绣花围裙的苗女,在自家门口,支起炭炉烤糍粑。
糯米香混着松枝烟,直往镜头里钻。
有个扎冲天辫的小丫头。踮脚偷摸炭灰里的红薯,被烫得嗷一声。
她阿娘笑骂着往她手心拍了一撮盐。
广场中央已垒起九层柴堆。
几个后生正往上挂红布条。
林夏凑近对焦,发现布条上用鸡血写着扭曲的符号。
忽然,一阵银铃暴响!
十几个盛装姑娘旋风般冲进广场!
她们的头冠上银凤颤翅,裙摆缀满镂空银片,跳起来像千万面小镜子在反光。
领头的姑娘突然朝林夏扬手——
“啪!”
一把炒南瓜子天女散花般砸在相机镜头上。
林夏装出一副懵懵的姿态。
人群爆发哄笑。
有个缺门牙的娃崽趁机钻进林夏臂弯,小手麻利地捡她衣襟上粘的瓜子吃。
孩子颈间银项圈沉甸甸的,刻着蜈蚣缠牡丹的图案。
林夏刚想试探着伸手摸摸,娃崽就被个耳戴大银环的妇人拎走:“莫乱碰汉人!汉人碰不得!”
说的苗语,林夏没听懂。
她闻到风里飘来酸辣香,镜头寻找过去——
五口铁锅支在露天。
戴蓝布头帕的婆姨们正在熬汤:
第一锅浮着红艳艳的断肠草。
第二锅炖着整只黑羽公鸡。
第三锅最骇人——活蜈蚣在滚油里蜷曲成赤红线圈。
“阿婆,这是什么?”林夏忍不住询问。
阿婆们听不懂汉话,也不搭理她,只自顾自添柴烧火熬汤。
暮色渐浓,鼓楼突然传来三声钝响——
“咚!咚!咚!”
寨民们瞬间涌动。
“快瞧,快瞧,阿尤在挂铃铛嘞!”
“阿尤挂的那铃铛,在最高处,看着最俊咯!”
“你们几个帮我占个好地儿,我得回去拿条板凳来!”
……
林夏的取景框里,最后定格的是:
吊脚楼最高处。
一个靛蓝身影。
正将青铜铃挂在飞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