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195章 密折三奏

第195章 密折三奏(1/2)

目录
好书推荐: 九州独尊 巡山人:我以三寸龙筋镇邪异 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放手去陪白月光,我离婚你后悔什么 斩神,开局被司小南倒追怎么办 离婚前夜,豪门老公失忆了! 网游:治疗与守护 燃树 快穿渣女万人迷结婚生娃 重生救赎,我把偏执疯批宠上天了

嘉庆元年正月,北京城的天空被一层阴霾笼罩,虽已入春,寒意却丝毫未减。紫禁城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俯瞰着这风云变幻的世间。

和珅经纪晓岚警示后,暂且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再与那些所谓的亲信密谋争权夺位之事。

刘墉,这位历经乾隆一朝风雨、年近七十七岁的老臣,此刻正端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握着毛笔,面前宣纸已然铺就,可他却迟迟未落笔。

自乾隆退位,表面上嘉庆登基,然而实际上乾隆依旧牢牢掌控着实权,无论大小事件,都得经过乾隆允许方可实施。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刘墉、阿桂、和珅等人夹在嘉庆与乾隆之间,如履薄冰。

如此状况,对大清国而言,终究不是好事。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刘墉终于下定决心,毛笔在宣纸上落下,墨汁晕染开来,一行行字迹逐渐显现。这便是他给乾隆上的第一道密折,准备呈递给养心殿中的太上皇乾隆。

密折写好后,刘墉唤来甄平,低声叮嘱道:“你务必将此密折亲自交到养心殿李公公手中,不可有丝毫闪失。”甄平领命,怀揣密折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在养心殿内,乾隆正半躺在榻上闭目养神。李公公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在乾隆耳边低语几句。乾隆缓缓睁开双眼,接过密折,展开细细阅读,脸上的神情逐渐凝重起来。只见刘墉的密折上写道:

臣刘墉叩首,敬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冒昧上折,实乃心怀社稷,忧虑朝局,望陛下恕臣冒昧。自陛下登基以来,文治武功,举世瞩目,开创康乾盛世之辉煌,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此皆陛下圣明之功。然岁月流转,陛下春秋渐高,臣虽不忍提及,却也深知时光不待。

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在位六十载,殚精竭虑,为江山社稷付出诸多心血。如今,嘉庆帝已登基,然朝中诸事仍多仰赖陛下裁决,陛下仍日理万机,操劳过度。臣深知陛下心系天下,放心不下江山社稷,然陛下龙体亦为天下之本,实应多加休养。

且观今日朝堂,诸多事务若仅由陛下一人独揽,一则陛下精力有限,恐难以面面俱到;二则新帝登基,却无实权,难以在政务中积累经验、树立威望。长此以往,于朝局稳定、新帝成长皆有不利。

陛下一生英明神武,选立嘉庆帝,足见陛下慧眼识珠。嘉庆帝仁孝宽厚,勤勉好学,心怀天下,实乃贤君之资。臣恳请陛下,不妨逐步将部分实权交付于嘉庆帝,让其参与更多军国大事的决策与处理。一来可使陛下得以稍息龙体,安享天伦;二来可让嘉庆帝在实践中历练,熟悉朝政,日后更好地肩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陛下若担忧嘉庆帝初涉政务,经验不足,臣等一众老臣自当竭力辅佐,忠心耿耿,为新帝出谋划策,保驾护航。陛下只需在关键之处加以提点,定能确保朝政平稳过渡。

此乃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深思熟虑。臣刘墉诚惶诚恐,再次叩首,恭祝陛下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乾隆看罢,心想:好你个刘墉,朕刚刚把位置传给颙琰,你这就急着让朕交权,你到底安的什么心?难道朕真的老到不能从政了吗?想罢,便把刘墉的密折放到一边,不再理会。

再说刘墉,送出第一道密折后,却未等来乾隆放权的旨意。刘墉心里不是滋味,又立刻开始书写第二道密折。密折写好后,刘墉却犹豫起来。他担心把乾隆逼急了会生事端,于是没有派人给乾隆送去。但又因嘉庆不能亲政而发愁,竟一病不起,从此也不上朝了。

乾隆、嘉庆在朝堂听政时没看到刘墉,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奏明二帝,说刘墉病了,我已为他请了假。乾隆听后十分担心,下旨让刘镮之陪同二帝,跟着我一同到刘府探望刘墉。各位看官可能会问,刘墉病了,乾隆和嘉庆会前去探望一个臣子吗?

若您一直不间断阅读本小说,便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刘墉与乾隆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刘墉做过上书房总师傅,是嘉庆的老师,况且刘墉平时对嘉庆关爱有加。这二位皇帝于情于理都会前往探望刘墉。尤其刘墉年近八十,已是风烛残年,二位皇帝怎能不担心呢?

众人来到刘府,见到刘墉。刘镮之抢步上前,跪在刘墉跟前,关切地问道:“叔父大人,您病体如何,可请太医诊治?”

我走上前说道:“三哥!二位皇上前来探望您了,起来拜见皇上吧!”刘墉听闻二位皇帝前来探望,拼尽全力爬起来,给二位皇帝叩头请安。乾隆和嘉庆赶忙说道:“刘爱卿不必行礼,免了!免了!”

众人寒暄过后,刘墉示意除乾隆外,其他人都暂且离开,他有话要与乾隆单独说。我们离开后,刘墉从枕头底下拿出第二道密折呈给乾隆。乾隆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刘墉,病体缠身,无力行全礼,只能伏枕叩首,恭请吾皇万岁金安。

自上次冒昧上折,心中仍忐忑难安。但为江山社稷计,即便此刻气息奄奄,也不得不再次上疏。陛下圣明,定能体谅臣之赤诚。

遥想陛下在位六十余载,南征北战,攘外安内,四海臣服,天下归心,此丰功伟绩,青史必将大书特书。但如今陛下已至暮年,即便铁打的身躯,也难经岁月消磨。臣如今卧于病榻,每念及陛下仍为朝政日夜操劳,满心皆是疼惜。

新帝嘉庆登基多时,可朝堂之上,诸多要事依旧堆积在陛下案前。陛下事必躬亲,固然彰显您对江山社稷的担当,可如此一来,陛下的龙体如何能承受?而嘉庆帝虽心怀壮志,奈何无实权,犹如雄鹰被困樊笼,难以展翅翱翔。长此以往,既损耗陛下的精力,又耽搁新帝的成长,对朝廷未来极为不利。

陛下选立嘉庆帝,是深思熟虑之举。嘉庆帝素有贤名,宅心仁厚、聪慧勤勉,对陛下更是恭顺有加。若陛下能在此时将实权逐步交付,嘉庆帝便能大展拳脚,广纳良策,为国家开创一番新局面。

臣虽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但只要一息尚存,定当为新帝竭忠尽智。朝中还有诸多忠义之士,也愿为新帝效犬马之劳。陛下只需在旁稍加指引,必能保障权力平稳交接,朝政顺遂运转。

望陛下念及江山社稷的长远,顺应时势,早做定夺。臣刘墉惶恐再拜,祈愿陛下福泽绵延,圣寿无疆。

乾隆看到这道密折,心中不悦,随即起身,离开了刘墉的卧室,带着嘉庆、刘镮之等人离开了刘府。二帝离开时,嘉庆故意走到最后,悄悄问我发生了何事让乾隆如此不悦。我便把刘墉上密折的事情告诉了嘉庆,嘉庆听后十分动容,嘱咐我好好照顾刘墉,他会让最好的太医前来给刘墉诊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 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千门36天局 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