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是非之辩(2/2)
……
次日一早,刘县令骑着瘦马出了城。
因为有了施粥棚,外面的难民早就望着城门翘首以盼了。
刘县令指挥着伙夫将粮米卸下来,甚至都不用淘洗,直接倒在锅里加上水就开始熬煮。
天彻底大亮之后,粥已经熬好,米香味飘在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
因为有刘县令亲自监守,今日的粥水好歹算是比昨日的浓稠了些,不再那么清汤寡水。
一个官差拿着铜锣敲着,抓起一把沙土丢进锅里,搅动了几下,“都规矩点,排好队,不许喧哗争抢!”
“若是有人闹事,锅里就多加一把沙子!”
一番话下来,众人连忙排出三列长队。
原本刚想要斥责官差的刘县令,见到这些流民百姓如此听话的排好了队,眉头一皱,随后想通了其中节点,豁然开朗。
他问向官差:“这是谁想出的办法?”
向锅中丢沙土,一来杜绝了城中大户家里的下人来施粥棚混饭吃,二来又能管理好流民,实在是一举两得。
“回禀县尊大人,是小侯爷要求这么做的。”官差回答道。
又是这位小侯爷,他似乎……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烂泥扶不上墙。
刘县令给难民打了一碗粥,粥水虽然有些霉味,但还算浓稠。
对于饿了许久的灾民而言,能吃上一碗粮食粥,也无异于人间美味。
灾民领到粥后,甚至都顾不得烫,三口两口便喝完了。
看到这井然有序的一幕,刘县令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一丝笑容,为此地父母官五年,终于是为百姓做了点事情。
赈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几大家族也没来捣乱,刘县令便带着师爷,返回衙门处理公务。
走到县城中央,他却忽然停下了脚步。
只见侯府的护卫招财,以及管家来福,带着一干人等坐在县城大街中间。
身边的竹竿上高高的挂着两条条幅,上面写着:“奉侯爷之命,特此收购粮食三千石,用以赈灾。”
另外一条条幅上写着:“今日收购价:四十文每升。”
其中四十文三字,是以朱红色写的。
价格比起几大米行稍微便宜了一点,想必是收不到粮食上来的。
刘县令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去了。
旁边的百姓议论纷纷,一头雾水的看着招财几人。
“这是什么人?四十文一升米,这价格可比几大米行的收购价高。如今粮价比平常贵了五倍,居然舍得如此大手笔,买这么多粮食赈灾。”
“昨日我好像听闻说,咱们大燕国的君侯爷来到此处了,人家是侯爷,自然是家财万贯!”
“再咋那么有钱,这个时间点买粮食,那不是那银子当水泼出去吗?”
“我家里还有点余粮,我倒是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收!”四十文的价格,比起几大米行二十文的收购价,高了一倍!
比起正常时期八文一升的粮价,更是高出了足足五倍,有人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