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郑成功来了!(1/2)
第91章郑成功来了!
王承恩捧着厚厚的一摞圣旨,带着数以百计的内侍策马而出。
随行的还有两百御林军。
他们必须要先去京师找倪元璐票拟,之后才能去各地宣读旨意。
没办法,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初衷是减轻皇帝的负担,但经过明朝历代皇帝神奇的操作之后,权利逐渐变大。
哪怕是朱由检这种强权皇帝,发出的圣旨没有经过内阁,都不算正经圣旨。
权威性不足以服众。
而御林军则是去砍刘良佐狗头的。
王家彦的反应就很大程度说明了明朝官员将领的内心反应,害怕砍一个刘良佐而引起连锁效应。
自诩为国为民,实则破坏大计。
朱由检既然想将军权拿到手,那就要首先确保军队将领的生杀大权在自己手里。
也正好给天下百姓看看,他朱由检可不是说说而已!
随着中军大帐空了下来,态度愈发恭敬的王家彦再度进言。
“陛下,此诏即下,天下盈沸,抗奴之势无人可挡,建奴定会加大攻伐力度,臣敢请陛下先行归京,居大宝之上,统御四海王师!”
如果放以前,王家彦早就踩着凳子开喷了。
您都要掘人家祖坟了!还在这带着几万人跟人家二十万对干啥啊!
赶紧回京师调大军来吧!
可现在的他,却对朱由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不是恐惧那股杀气。
而是敬畏之心,臣子对帝王的敬畏!
或者说,从朱由检喊出圣旨的那一刻开始,王家彦才从心底彻底认可了朱由检这位大明皇帝。
朱由检不知道王家彦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也懒得去想。
搓了搓下巴,赞同的点点头,“王爱卿此言有理,此旨一发,定然会引起建奴反扑。”
王家彦没想到朱由检会接受,他还以为要大费口舌呢。
不过这样也好,能明辨是非,纳谏进言的陛下,更有明君风范,赶忙躬身,“陛下圣明!”
随后朱由检的一番话,就让王家彦回到现实。
“咱们得赶在建奴前面,给他们来个狠的!传令王二虎,沿蓟州防线收缩防御,不可放山海关建奴入境!”
“传令戚远,四千戚家军出兵,于张家口外列阵,引建奴出兵,若是蒙古骑兵,便击之,若是建奴八旗兵,便败之,往飞狐岭一线败退!”
“传令黄得功,领本部中军两万人,入飞狐岭设伏,檑木滚石陷阱暗箭,有什么用什么,配合戚家军吃掉追兵!”
“其余兵马,随朕出征,使建奴本部不敢出兵救援!”
王家彦:“”
“陛下您要不要看看您在说什么”
“建奴本部两红旗可是有六万人啊!”
“还有蒙古骑兵十几万,不能戚家军破了九千蒙古骑兵,您就觉得他们能击破十几万大军吧!”
“而且戚家军是步军啊!”
“对面都是骑兵,只怕诈败到时也会变成真败。”
“还请陛下三思!”
“不,你不了解戚家军。”朱由检淡定的摇摇头。
王家彦说的他都明白。
正是因为他都考虑到了,才会选择让戚家军去引诱对面的大军。
对面的领军者是代善,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大将。
不出精锐,引不出建奴主力。
而想要避免被动,就要主动出击,不管多尔衮给这四路大军都分别设立了什么任务。
只要断其一支,便能乱其阵脚。
相比起来,代善虽然人数众多的,但相反是最好击破的一支。
各部蒙古加一起,各有各的算计。
而有蒙古骑兵在,代善肯定不舍得让自己本部两红旗有太大损失。
只要抓住这点,就能复刻破李自成的场面!
至于王家彦所说的诈败变真败,就更不可能了。
除非蒙古大军尽出,将四千戚家军团团围困,拼着消耗干净戚家军火药的损失。
才能将戚远这四千人吃掉。
亦或者代善搬出两红旗其中一部,但那样戚家军就会诈败。
满清八旗是龙骑兵,上马赶路,下马作战。
为了防止戚家军逃跑,肯定不会回身上马的。
所以朱由检才这么自信。
要是代善龟缩不出,那也没有影响。
戚家军和他带来的神机营大炮可不少,慢慢轰呗。
反正京师火器作坊开了,产量虽低,但也足够他用了。
以不容拒绝的口吻,让王家彦下去和黄得功协商作战事宜。
朱由检也正准备起身去看看玄甲骑的状态时。
黄得功却和王家彦匆匆折返。
前者手中举着一封盖着火漆的竹筒,神情格外激动,哪怕头盔都跑掉了也不在乎。
“陛下!陛下!快……快!勤王……王师!”
朱由检动作一滞,看着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边伸手接过竹筒,一边皱眉询问道,“出了何事如此惊慌勤王师不都被堵到黄河沿线了吗”
“不,是……是海上的……”黄得功大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看他满头的汗渍就知道,肯定是跑着来的。
王家彦倒还好一些,补充道,“不是南方的勤王师,是海上的,福建总兵来援!”
朱由检一时没反应过来,福建离这里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五千里。
怎么可能会有福建援军抵达。
而且他印象里也没有福建出兵的线索。
也就没当回事,拆着竹筒漫不经心的问道,“哦来了多少人,这福建总兵还挺忠心的吗,他叫什么,王爱卿你拟个章子,给他点赏吧。”
“禀陛下,福建总兵名曰郑芝龙,来了约……”王家彦话没说完,就被朱由检的惊呼打断。
“谁!!郑芝龙!!福建水师的那个郑芝龙!!”
这反应倒是让王家彦有些发懵,一个海贼头子而已,陛下如此惊讶干嘛
“额……禀陛下,郑芝龙确实是崇祯十三年领的福建水师总兵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