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东都苑南面监(1/2)
第109章东都苑南面监
在盛唐一众诗人当中,王维才名既高,而且也是少年得志的典型。
其人年少成名,周游两京权门贵邸,可谓名利场中的宠儿。之后更是在弱冠之龄便进士及第,得授太乐丞。
但大概是人生太过顺遂,也让王维有失谨慎,任官之后不久便因太乐署伶人舞禁戏而遭贬。
这件事在当年还闹得挺大,不只王维被贬,官居太乐令的刘贶同样遭受严惩,其父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为子辩理,甚至遭流贬至死。
王维被贬济州,如今是秩满归都,因来拜见玉真公主,张岱才得以于此巧遇。
两人对话寒暄一番,话题很快转到岐王身上来。
张岱刚刚担任岐王挽郎,而岐王则是王维的恩主,讲到岐王的壮夭,更是忍不住泪洒当场,连连感叹道:“名王暴薨,苍天不佑,实在令人扼腕悲痛!前于济州惊闻噩耗,涕泪难止,恨不能飞身归都吊唁亡灵。”
讲到这里,他更起身向张岱作揖道:“惠文是我恩主,张郎执绋助事,某当深揖为谢!”
张岱自然不敢生受此礼,忙不迭避席而起,也不由得在心内感叹如今的王维还无之后那淡泊人事的诗佛气质,对人对事仍然情绪饱满、感情浓烈。
当听到王维刚从济州返回时,张岱便忍不住问起之前暴雨过后河南河北受灾情况如何。
讲到这个话题,王维便长叹一声道:“日前暴雨倾盆,河决于魏州,俄而漫及济州,洪波难遏,万民受难,幸赖裴使君统合州人,填土版筑,稍扼水势,但却仍然难免谷粟荡尽、州境萧条。
裴使君本以旧年东封知顿之功可望入朝,结果却又因天灾所累而迁授江南……”
王维之前被贬济州,而济州刺史就是裴耀卿。去年东封途径十数州,裴耀卿因料理得宜为知顿之最,以此功绩本来是入朝有望,结果却受此番天灾所累而仍困迁于外州。
讲到这一点,王维不免深为裴耀卿这个上司感到惋惜。
盛唐重内轻外、同时又重北轻南,裴耀卿本在济州刺史任上有功,借此入朝自然是最好的情况,但今却又直接发往江南任官,在王维看来这自然是受天灾所累而遭贬。
不过张岱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河南河北之前已经因为封禅而耗费颇多,今年又因受灾严重必然导致农事歉收,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要调度其他地区的资源进行救灾赈济,而当下还有充足物资储备的自然就是江南了。
所以裴耀卿这一任职倒不能视作贬官,更像是临危受命、欲用其才。毕竟裴耀卿在封禅过程中知顿得宜,充分展现出其人对于人物资源的调度能力,有此任用也是应时所需,不应以单纯的势位涨跌去判断。
由此可见王维对于时政人事的认知还不比张岱这样全面,不过这也没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个人即便不是全才,也不能说他的存在就全无价值、没有意义。王维那些才情富丽的诗句,张岱如果不搞文抄,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他本来还想继续向王维了解一下黄河沿岸的受灾情况,因为开元十四年这一场天灾乃是开元中期政治和制度、以及社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和诱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天宝后期的内外格局。
不过王维本身便归心似箭,也无心细察沿途灾情,加上玉真公主对此并不关心,开口引导话题,很快话题就转去了别处。
张岱也没有一味的展示什么忧国忧民的情怀去破坏气氛,他只是将这一情况记在心里,准备之后再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布局。
他今天来拜见玉真公主,本身也没有特别的事情,只是通过解试后再来表示一下感谢。在这里遇见王维自是一个意外之喜,想到来日他祖父还要在家大宴宾客,于是他便也顺便邀请了一下王维。
王维秩满解职,本身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收到邀请后便点头答应下来。而张岱又向其打听了一下其在都内住址,稍后再让家人正式的奉上请帖。
他也不清楚王维和玉真公主交情几深、还有没有别的活动要进行,又坐了一会儿之后便起身告辞。
张岱回到家时,一名身穿黑衣、在前庭恭立多时的少年便疾步入前,扑通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口中悲声道:“郎主,我、我阿母也去了……”
少年便是周良之子周朗,日前张岱作为岐王挽郎前往长安助丧,只留下张义等人帮助周家治丧。周良的夫人本身就患病多年,强撑着病躯埋葬了丈夫之后不久便也终于煎熬不住,随之而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