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唐协律郎 > 第116章 帝国的隐患

第116章 帝国的隐患(1/2)

目录
好书推荐: 执掌五雷行两界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 娱乐:从1990年开始 冠军法则 海贼:从洛克斯时代开始种田 红楼帝业 遮天之宿命永生 最终领主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116章帝国的隐患

武惠妃自幼入住深宫,虽然也是衣食无忧,但却鲜少有什么资产。圣人固然会赐给各种奉御之物,偶尔也有钱帛的奖赏,但却绝没有十万贯这么夸张。

即便是其所拥有的各种珍物价值更高,但毕竟也需要变卖成为钱帛才能核计。如此大宗宫物变卖,也不可能瞒得住皇帝。

张岱等得便是这句话,他当即便又起身作拜道:“臣之前暗存私心,于惠文丧事中……”

他快速的将飞钱事宜讲述一番,然后便又说道:“臣为惠妃代持分利,只要将日前所纳柜钱典兑付给,便可得利巨万,用于兴造织坊想是绰绰有余。”

“这飞钱得利还真惊人!”

皇帝听到这里后,也是略感讶异,没想到日前才刚刚听高力士言及此事,区区几个月时间过去后,这柜坊竟然已经吸纳足足几百万贯钱帛,发展势头当真迅猛。

开元年间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也让民间财富的积累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给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的盘剥聚敛奠定了一个比较深厚的物质基础。

所以天宝年间政府所掌握的财富总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水平,许多数据拿出来看都是异常的夸张,简直不像是封建时期能够达成的数据。

这就是行政和官方聚敛的操作滞后于时代发展所形成的一种倒挂现象,随着聚敛技术的进步,将之前几十年社会发展所积累的财富给挖掘攫取出来,造成一种表面的畸形繁荣,实际上却加剧了矛盾和隐患的累积。

飞钱的出现,毫无疑问是符合唐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事物,所以在产生伊始便展现出了非常惊人的潜力,甚至就连皇帝都为此而感到惊奇。

张岱倒不担心飞钱的出现会刺激皇帝的奢靡之心,推动聚敛之臣幸进的速度,这是一种比较狭隘的想法。

首先皇帝作为天子,理论上来说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无论财富以任何形式存在,他都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你不把他本人弄了,再防范又能防个屁!

其次天宝政局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向前推动的过程,并不单纯在于皇帝一人骄奢之心。

话说回来,但凡是一个实力尚可的政权,统治者单纯的骄奢淫逸并不是政权覆亡的直接原因,必然是由此衍生出其他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权力分配的矛盾无从调和,最终迎来了一个集中爆发。

皇帝如果单纯的为了自我享受,眼下所拥有的还不能撑死他至于其他的热衷边功、防范儿子等等更根本性的问题,跟飞钱也没有直接关系。

至于说聚敛之臣的幸进,这更不是张岱能阻止的。宇文融那么大旗帜已经竖起来了,张岱要想获得快速成长,那还得用实力证明我比他们更妖艳!

聚敛不是问题,问题是聚敛来的财富怎么用。如果使用得宜,那么聚敛就是资源的合理调度与运用。

开元十四年这一场灾害,是发生在刚刚完成封禅的背景下,受灾的州县又主要集中在东巡封禅的路线上。

这些州县本身应对灾害等突发状况的能力已经被透支,甚至灾情开始不久就要动用东都度支内的物资,单纯官府赈济必然力有不逮,尽可能给灾民们创造一个自救的渠道也是迫在眉睫。

武惠妃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名声和事迹不要只局限在深宫中,想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被更多人所传颂,所以对于张岱这一提议也是十分的上心。

而且她自幼入宫,少在坊间生活,对于钱财的数额和作用都缺乏一个直观的概念,也并不觉得十万贯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而舍不得给付。

这会儿她便又开口说道:“既然是要出钱救灾,又何必惜物!义坊置备织机之后,得物尽给民食有何不可我今衣食足使,却贪灾民人力作业佣之,夺她们口中食,与我却是无用之物,要受天下耻笑!”

“事哪有你想的这样简单,勿为儿辈笑料!”

圣人听到这话后,当即便摆手说道。

张岱听到他大姨有些天真的发言,也不由得感叹人确实鲜少有一无是处,他这大姨贪权贪位却不贪财,从一开始自己讲起飞钱这营生时,她兴趣便不是很大,听到是皇帝的意思才愿意加入。

如今听到张岱已经打算好将她还未见到的收益作何使用,她也全无异议,反而还觉得借赈灾救民而牟利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同样都是天真的愚蠢,他老子张均是别管实际有用没用,只要我感觉对我有用,那就搂过来。而武惠妃则是我只要对我有用的,没用的则无所谓。

当然这也反应出起码到目前为止,武惠妃对于组建自己的班底、切实谋求和推动进取皇后之位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计划。

圣人或许考虑的是这件事推动起来后中长期维护运营的人事成本,而张岱对于这一笔利钱则另有使用的计划。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皆前贤故事。惠妃节操高尚、首倡义举,自因承沐天恩而不愿受小民之利。但今受灾者众,难因一人之力而尽得救。

其余纵有同揣义念者,或许便要止步不前。仗义而受利,本非恶行。行善而拒赏,何以扬善摒恶”

张岱又开口说道:“惠妃若必不肯受这些义坊回利,也可以此钱本植桑造林,更益织造。”

自唐代以来,黄河水患灾害就逐渐变得频繁起来,究其根本,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北方整体上的耕牧过度,造成持续性的水土流失。特别在大的气候变迁背景下,这一因素又会被进一步放大。

河套朔方地区且牧且屯,六州九姓群胡的活动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中原地区过度耕垦的情况则更甚,农业用水激增,加上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水土保持计划,都让黄河与其他地表径流隐患增加。

这些问题就算意识到了,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边防与民生是回避不了的根本需求,社会的长期稳定与人口的自然增长都迫使必须持续加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甚至每每到了这种灾害发生的时候,生产秩序的混乱会进一步加剧土地兼并的情况,失业的百姓浮逃于外,为了吸引他们归附,又开放山泽林野进一步的破坏生态。

在中古时代讲环境、讲生态似乎很可笑,但地表径流的缩小退化、土地的盐碱化等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在传统农耕地区。

张岱建议拿义坊收益植桑造林,倒还没有太长远的构想计划。况且这十万贯哪怕尽数用来造林,能够覆及的区域也有限,更何况黄河沿岸基本上都是熟耕高产的良田,谁又舍得拿来植桑造林

他是想给灾后的重建提供另一个思路选择,并且给接下来的救灾进行一个人事上的铺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晴天不落雪 我的电子女友是女帝 重生七百年,从舔狗到仙尊大佬 说好职业技术学院,你竟然教人修仙? 全民转职:开局觉醒反社畜技能 都市武道:少年横刀 娇宠外室 我的职业是杀手 梦悟修仙 领主:会点合成没问题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