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记者直播打脸现场(1/2)
峰会进入第三日。
沈逸辰的表现已彻底打破最初的“边角观察员”人设,尤其是在打脸宗门嫡孙秦辰逸之后,越来越多的代表开始私下向他靠拢,甚至有不少平台主动请求合作。
可就在舆论逐步好转的同时,一场暗流涌动的“专访陷阱”正悄然张开。
央视财经频道青年专题栏目《朝问》,收到宗家系媒体策划人“秦氏外联组”的一封推荐信,建议采访沈逸辰,并将采访定义为“新晋青年代表首度接受官方对话”。
但实际上,这场采访早已提前设计好话术陷阱。
——他们要的不是对话,而是一场“剪辑式翻车”。
记者是财经频道主持人罗倩,资深媒体人,语言犀利、节奏极快,擅长通过多轮提问诱导对象逻辑出错。
她的采访小组,甚至在私下拟好了多个剪辑标题草案:
《“我不知道”——沈逸辰现场三次语塞》
《背稿型领袖?青创掌门人脱稿答疑全错位》
《数据对不上?青年改革者的“理想幻影”》
采访安排在会议次日晚间,于西苑政策大楼南厅“公共可视室”进行,央视开通全网同步直播。
沈逸辰没有拒绝。
“确定要去?”林紫然担忧,“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她的问题杀伤力比秦辰逸狠十倍。”
沈逸辰翻着资料,语气轻淡:
“她是媒体,我是话题。”
“就看谁玩得过谁。”
……
晚上七点三十分,直播准时开启。
沈逸辰西装整洁,气质克制内敛,坐在观众熟悉的《朝问》深蓝布景前。
罗倩一身红衣,笑容大方,开场寒暄几句后,便迅速切入主题。
“沈先生,你主持青创联盟这么久,目前为止,有没有一次执行失败的项目?”
沈逸辰不急不缓:“失败与否,要看评估目标是否变动。”
罗倩立刻追问:“所以你承认你们曾修改过评估标准?”
话锋陡转,全场一凛。
沈逸辰却笑了:“我们从不修改标准,只更新方法。”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
“不是,是防止别人用你这种方式打断问题逻辑。”
——第一道陷阱,直接回怼!
罗倩面色微变,但迅速切入第二轮:“据我们调查,你曾主持的‘高校融合资金池’项目,截至目前,仍未在财政备案平台上登记使用信息,这是否意味着你存在非法资金运作嫌疑?”
这一击直指死穴,若不澄清,将被舆论撕裂。
沈逸辰不慌不忙,取出一份薄薄的U盘资料,插入随身终端。
“麻烦导播切主画面。”
画面切换,一份财政评估系统中的“冻结批文”显示在大屏幕上:
项目冻结申请:由京圈基金主导项目“启正-青创特批通道”因评估模型错误被暂停,资金处于锁定阶段。
落款单位——【中枢资金风险预审小组】。
沈逸辰淡然解释:“不是我们资金未动用,而是你们宗家推荐的合作项目方在模型中存在多组‘数据镜像引用’——也就是假数据。”
“你说我们项目没备案,那是因为你们给的模板不能用。”
罗倩神色瞬间僵硬。
——第二道陷阱,反手打脸。
观众弹幕开始炸开:
【他居然直接带资料上节目?】
【什么叫“你模板错了”?太猛了吧】
【我就知道,这人不是纸老虎】
节目还在继续。
第三轮提问进入高潮,罗倩摆出一副公正姿态:
“那你是否能提供一次实际成功案例?哪怕只是一项青年项目,能在一年内完成闭环执行与评估的?”
“有。”
沈逸辰按下终端,屏幕上投影出一张城市地图。
“石城东南片区,‘高校夜间能源微调试点’。”
“我们在三所高校内部搭建智能能耗平衡系统,仅用五个月,实现夜间能耗节省17.4%,受益学生两万三千人。”
“这不是项目。”罗倩冷笑,“这是公益行为,不能算成果。”
“错。”沈逸辰看着她,语气冰冷,“这个试点计划目前已经被——”
他按下最后一项数据——
“启辰能源基金”列入2025年“高校合作节能奖申报名单”,推荐单位:中策青年能源发展部。
落款推荐人:沈逸辰。
同时他冷笑一声:“你是不是忘了,这个推荐,是你们宗家能源组递交的?现在你说这不算项目?”
罗倩彻底沉默。
直播间弹幕爆炸!
【她想锤他,结果被锤成铁片】
【这才是真格局!全程反控制】
【央视快点剪个完整版,我要发给我导师看】
……
节目结束。
当天晚上,全网播放量破千万,央视平台发布了采访原片,标题不再是预设文案,而是:
《他不是靠身份,而是靠本事:沈逸辰专访实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