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宗家震怒,高层启用“规则封锁”(1/2)
顾子诚的资本崩塌轰动了整整一夜。
联盟风暴刚停歇,京圈宗家高层便召开了紧急闭门会议。
沈逸辰,再一次成为了他们口中必须“抹平”的变数。
“不能再让他扩散了。”
宗家三房长老,赵如嵩一锤定音,语气冰冷。
“软的不行,那就动规矩。”
……
第二天清晨,联盟后台系统收到了来自五个不同平台的“合作流程中止信”:
全国高校创培扶持计划办公室
中策青年评估平台
首都青年事务理事会
青年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青年网络议题研究室
所有合作终止理由,统一格式:
“暂不适配部分代表身份资质,建议本单位在审核后更新协作接口权限。”
换句话说——
沈逸辰,**被“合规性技术性踢出”**了。
与此同时,多家智库同步撤下他名下的发言邀请、删去他在“青创发展三年计划”白皮书中的署名,甚至连即将举办的“全国青年共创大会”也悄无声息地撤销了他的参会资格。
——他,没有被明文封杀。
——他,只是“规则上不再适配”。
“他们在玩‘软禁’,不动你的人,但封你名。”
林紫然怒极:“他们想让你在所有公开文件里彻底消失!一边不敢明着开刀,一边想让你‘被历史遗忘’!”
沈逸辰面色不动,只淡淡问道:
“联盟运营情况?”
“正常,但不少合作高校内部已在观望,甚至开始讨论‘是否需要新增轮值发言人’的议程。”她紧咬牙关,“他们怕站队错了被波及。”
沈逸辰拿起桌上的会议通知,一页页翻看,语气平静得可怕:
“很好。他们终于动这一步了。”
林紫然怔住:“……你还在笑?”
“因为他们忘了,时代不是靠规则写出来的。”
他起身,走到办公桌前,将一份策划方案拍在了桌面上。
《联盟数据融合共享系统2.0——分布式议程AI建模计划》
林紫然瞪大眼睛:“你要在后台重建一个‘影子联盟议程系统’?”
沈逸辰点头:“我不需要再去每个会议上说话,也不需要每个平台都挂我的名字。”
“我只要所有决策数据,最终——仍然要从我手里流出。”
……
当晚,沈逸辰主动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公开信:
“即日起,我将不再以公开席位身份参与各类青年平台议程。”
“青创联盟将进入分布式自治试运行阶段。”
“我将把主控席交还集体评议委员会,并退出所有投票事务。”
此言一出,震惊所有人。
【沈逸辰主动退了?】
【他不是刚刚反杀顾子诚,怎么又自断权力?】
【是被逼的吗?还是另有布置?】
宗家高层冷笑:“这就是他的极限了。”
“他以为退场能留住点体面。”
但谁也没注意到,发布这条信息的同时,联盟技术部悄然完成了一项系统更新:
【新增模块:智能议题流通与匿名数据引导器】
绑定源端口:“辰式议程构模器-2”
隐性引用端口:全国32所试点高校+青年公益协作计划+十六家城市联合智库
也就是说——
虽然沈逸辰不再出现在会议中,不再拥有投票权,却通过AI建模,把自己的思想、议程逻辑、数据预案散布进了整个系统。
沈逸辰,不再是一人。
而是一种**“议程风格”,一个分布式的智能操作模型。**
……
一周后,青年校企论坛正式开幕。
开场议题发布时,全场代表惊愕发现:原定表决稿居然被自动替换为“预推模型改稿”,并获得92%的在线通过率。
所有人懵了。
“这是……谁写的模型?”
后台调出,署名显示为空,但源算法标识为:
cYS-VISIoN系统优化框架。
cYS,沈逸辰英文缩写。
有人惊悚地意识到——
“他根本没退出,他在借‘数据建模’,将整个平台改造成自己的逻辑体系。”
宗家会议厅再度陷入慌乱。
“他的名字可以抹去,但他的规则,正在变成系统默认值。”
“就像一个不死病毒,永远清不干净。”
……
而此刻,沈逸辰坐在石城一间普通的联合办公空间内,盯着数据流的投影屏幕,轻声开口:
“我不再站在你们能指认的地方。”
“那我,就让你们连打谁都不知道。”
他身后,一群年轻人正在加班测试议程算法运行效率,没人喊他“主理人”,也没人称呼“顾问”。
但每一套政策、每一行指令、每一个议题方向,都在围绕他的模型转动。
他的身影,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了——一整代人的逻辑起点。“五日已至,规则封锁全面落地。”
这是宗家内部私发给各高校代表群的密电内容,短短一句话,却在联盟高层掀起暗潮涌动。
在青创联盟的运营后台中,有三十多个议程已遭“隐性冻结”:审批被延迟、数据上传无响应、流程重定向至“监管中转节点”……从制度上看,一切合规;但从执行结果看,几乎等同于断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