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47章 元颢兴衰朝夕变 魏廷胜负转瞬间

第147章 元颢兴衰朝夕变 魏廷胜负转瞬间(2/2)

目录
好书推荐: 小丫鬟关雎好的富贵人生 娇娇须哄 莫都镇妖传 异界随想录自己的故事 救下温柔大姐姐带回家当媳妇儿 瀚宇寻道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我的年少轻狂 权财逆袭 被挖重瞳后,我雕刻出齐天大圣! 玄遇

元欣闻言,眼神一厉,当即下令斩杀元颢的使者,表明立场。

与此同时,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兖州刺史元暹,也都拒绝归顺。

冀州刺史元孚曾被葛荣所害,后来官复原职。

元颢想拉拢他,封他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

谁知元孚转头就把诏书献给了魏主子攸,以示忠诚。

局势愈发紧张。

平阳王元敬先忍无可忍,愤然起兵讨伐元颢。

可惜实力悬殊,最终兵败身亡。

元颢率军进入洛阳城时,正赶上一场暴风。

狂风卷着沙石,吹得人睁不开眼。

颢勒紧缰绳,放慢马速,缓缓行至阊阖门前。

忽然,他的坐骑惊跳起来,死活不肯进城。

左右侍卫连忙上前,替他拉住马辔,连抽几鞭,才勉强驱马入城。

颢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进城后,他立刻下令,严禁士兵侵扰百姓。

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民间街巷,全都维持原状,不得劫掠。

起初,洛阳城倒也安稳。

可好景不长。才过了十几天,元颢就松懈下来。

他整日饮酒作乐,疏于政务,对身边的亲信却百般纵容。

那些跟随他南下的士兵,更是肆无忌惮,在街市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一天,恒农人杨昙华私下对亲友说:“颢这皇帝当不长,我看他这身龙袍,穿不过六十天!”

这话传到了谏议大夫元昭业耳中。

他摇摇头,低声叹道:“当年更始帝刘玄从洛阳西行时,也是马惊狂奔,撞上北宫铁柱,三匹马都摔死了。结果呢?刘玄终究败亡。

如今元颢的马不肯进城,和当年何其相似!”

此时,高道穆的侄子子儒从洛阳逃出,投奔子攸。

子攸正忧心忡忡,一见子儒,连忙拉住他问:“洛阳现在如何?元颢的势力可还稳固?”

子儒笑了笑,语气轻松:“您放心,元颢败亡就在眼前,根本不足为虑!”

子攸这才稍稍安心,长舒了一口气。

却说元颢这人,自从打了胜仗,就越来越飘了。

他本是靠着陈庆之的智谋和勇猛,从铚县一路打到洛阳,连下三十二城,四十七战全胜。

可这厮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起了反叛梁朝的心思。

这天夜里,元颢偷偷召来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

烛光摇曳中,三人低声密谋。

“梁朝不过把我们当棋子,”元颢摸着下巴说,“如今我们在洛阳站稳脚跟,何必再听他们摆布?”

元延明连连点头:“殿下说得是。

那陈庆之终究是梁将,不可不防。”

自此之后,元颢对庆之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庆之何等精明,早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

一日朝会上,庆之主动进言:“我军不足万人,孤军深入。

若敌军得知虚实,四面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直视元颢,“不如速请梁朝增派援军,再把流落北方的南人都召集起来。

兵多将广,方能无忧。”

元颢眼神闪烁,支吾道:“将军所言极是,容我细想。”

退朝后,元颢立即找来元延明商议。

延明拍案而起:“万万不可!

庆之现在七千兵马就难以控制,若再让他扩充军队,我们岂不是要任人宰割?”

“那依你之见?”

“给梁帝上表,就说河北河南都已平定,只剩尔朱荣一部残敌,不日即可剿灭。”

延明阴笑道,“这样既不用增兵,又能安抚梁朝。”

这边庆之回到军营,副将马佛念跟了进来,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将军,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佛念凑近道:“您威震中原,功高盖主。

元颢那厮表面恭敬,实则猜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先下手为强!”

烛火噼啪作响,映得庆之眉头紧锁。

他缓缓摇头:“此计太险,恐不可行。”

营帐外,北风呼啸,卷起满地落叶。

洛阳城的冬夜,格外寒冷。

河北那边突然传来紧急军报,说尔朱荣已经从晋阳出兵,和天穆会合,正护送子攸往南返回,他们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黄河边上了。

“将军,北岸已经能看到敌军旗帜了!”

探子气喘吁吁地跑进大帐。

陈庆之立即去见元颢。

元颢面色凝重,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庆之,你即刻带兵驻守北中城。

我亲自坐镇南岸,务必挡住尔朱荣的军队。”

庆之领命而去。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对岸密密麻麻的敌军帐篷,像一片乌云压在河面上。

“将军,我们真能挡住尔朱荣吗?”副将小声问道。

庆之拍了拍城墙:“三个月,十一次交锋,我们何曾败过?”

确实,三个月来,两军隔河对峙。

庆之的军队像铜墙铁壁,任凭尔朱荣如何进攻,始终无法突破。

安丰王延明带兵沿河布防,北军虽有战船,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尔朱荣大帐内,将领们正在激烈争论。

“大将军,不如暂且退兵吧。”

一位将领建议道,“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

黄门侍郎杨侃立即反对:“胜负乃兵家常事!

我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怎能半途而废?”

高道穆也站出来:“如今皇上流离在外,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若就此退兵,岂不是养虎为患?”

尔朱荣摸着胡须沉思。

这时,刘灵助掐指一算:“不出十日,河南必平!”

正犹豫间,伏波将军杨檦的族人求见:“我家住在马渚,熟悉水路,愿为向导。”

尔朱荣眼睛一亮,立即下令:“尔朱兆、贺拔胜,即刻准备木筏,今夜从马渚渡河!”

夜色如墨,河水拍打着岸边。

元颢的营地一片寂静,哨兵打着哈欠。

突然,喊杀声从河面传来!

“敌袭!敌袭!”

哨兵惊慌失措地大喊。

元颢从睡梦中惊醒,连铠甲都来不及穿好。

他最疼爱的儿子冠受在混乱中被敌军生擒。

“撤!快撤!”

元颢脸色惨白,带着亲兵仓皇逃窜。

安丰王延明的部队也四散奔逃。

庆之接到消息时,北岸已经火光冲天。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

副将满脸是血地跑来报告。

庆之当机立断:“全军结阵,向南突围!”

但为时已晚。尔朱荣的大军如潮水般涌来。

庆之的部队在渡河时又遇上暴涨的河水,士兵们纷纷落水。

“下马!剃发!换上僧衣!”

庆之命令仅存的几十名亲兵。

他自己也剃去须发,混在逃难的僧人中。

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辗转回到建康。

黄河两岸,硝烟未散。

尔朱荣站在高处,望着南岸的残垣断壁。

“大将军,接下来怎么办?”副将问道。

尔朱荣笑而不答。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新书推荐: 南北朝,敕勒长歌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水浒大奸商 大明:我能看见提示词 穿越大秦,我成皇子了? 叫你撒糖,你却入伍为将 大唐:家兄程咬金,请陛下赴死! 三国:从截胡刘备开始崛起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