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最高境界(完).(1/2)
……
……
人有多大饭量,就端多大的碗。
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只会把自己活活撑死!
这般道理看似简单,但即便赵俊臣也是久经宦海沉浮之后,最近才有了初步体会。
作为一名掌权者,当真是朋党越多越好、声势越盛越好吗?
恐怕并不是。
虽然上位者掌握了更多资源、经常可以随意决定下位者的命运,但下位者并不是纯粹的提线木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想法、欲望、以及诉求。
有些人在政治上有野心、希望建功立业,那你作为上位者,就需要给这些人安排一个足以施展拳脚的舞台空间,让他们可以有所作为;
有些人贪恋权势,希望自己可以步步高升,那你作为上位者,就必须给这些人安排一个合理的上升渠道,让他们看到奔头;
又有些人爱财如命,希望自己可以骄奢淫逸的潇洒一生,那你作为上位者,也必须给这些人提供稳定的敛财手段,以满足这些人的贪欲;
若是这些下位者各种各样的诉求皆是迟迟无法得到满足,那他们迟早都会背弃上位者、甚至是背刺上位者。
对于上位者而言,这是一项极为困难的挑战,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任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道理,并不是只在自己身上有效,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效,也包括那些平日里唯你马首是瞻的下位者。
古往今来,多少皇帝权臣的最终败亡,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这一点,只知道索取苛求、颐指气使,最终落得了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所以,作为上位者、掌权者,朋党并不是越多越好、声势也不是越盛越好,反而是应该量力而行,如果你只能提供十分的利益,那最多也只能招收十五分的朋党,如果你招收的朋党远远超过了自己所能提供的利益保障,反而是埋下极大隐患。
赵俊臣曾经就不能理解这般道理,只知道一味的扩张权势,对于朝廷官员的投靠也近乎是来者不拒,结果就是看似“赵党”声势越来越大,但实际上的势力范围依然局限于户部与工部这两个衙门,真正的权势扩增近乎于无,反而是变成了出头鸟召来了各方忌惮,赵俊臣本人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是逐渐的力不从心。
在这方面,正面表率就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
德庆皇帝乃是天下至尊,他若是想要招收亲信、扩张“帝党”势力,绝对是轻而易举,但德庆皇帝在这方面却是一向谨慎,那几位公认的“帝党”成员皆是集中于勋贵与军方,也几乎从来不把庙堂文臣收为心腹,总是与朝中百官保持着距离,就算赵俊臣最受圣宠的那段时间,也并没有被视为“帝党”成员。
因为德庆皇帝很清楚,把某些朝廷重臣收为心腹看似是加强了自己对于庙堂的掌控力,但实际上也大幅削弱了自己制衡庙堂各方势力的能力,一旦“帝党”成员犯错,自己就必须抛弃皇帝表面上的公正立场亲自下场庇护,反而是损害了威信与形象,还让朝廷权臣们寻到了一个反制自己的手段,可谓是得不偿失。
周尚景亦是如此,他虽然朋党无数,但也只是他经营庙堂时间太久、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必然结果,实际上周尚景在招收朋党心腹之际向来是极为谨慎,一定会仔细调查对方的背景、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政治主张,同时还会认真考量自己派系内部的关系平衡、以及自己是否拥有能力满足对方的利益诉求,以保证对方的忠心效力。
想当年,周尚景极为欣赏霍正源的聪慧才智,一度考虑过把霍正源收入门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仅仅是因为霍正源初入仕途之际心高气傲,对于自己的同辈之人更是不屑一顾,进而是与当时同样年轻气盛的宋启文、宋启礼兄弟产生了诸多矛盾,于是周尚景宁愿错过霍正源这样的人杰,也不肯把他收入门下影响自己派系内部的平衡稳定,由此可见周尚景的收人之严!
这般严格收人,看似是错漏了许多人才,但“周党”的根基也由此是极为稳固,相较于其他派系也更加团结一致,向来是同进同退,极少出现内斗之事,周尚景本人在“周党”内部亦是威望极高,显然是好处更大。
赵俊臣前段时间巡查辽东,目前则是赶来南京坐镇,却发现自己看似是拥有朋党无数、声势浩大,但在辽东与南京这两场困局之中竟然寻不到多少真正的助力,绝大多数“赵党”官员只能在平常时候摇旗呐喊,但遇到真正逆境之际却是屁用没有,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势力严重虚胖,于是就下定决心趁机“瘦身”了。
那么……朱和坚是否明白这个道理呢?
很显然,朱和坚虽然聪慧,但他隐忍于幕后的时间太长了、登上前台的时间也太短了,再加上他的极端性格,也天然排斥“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他必然是还无法理解这般道理!
若非如此,朱和坚近年来也不会连续吞并清流势力与“沈党”势力,而且在吞并之际可谓是来者不拒,丝毫不加筛选,简直就是当初赵俊臣的翻板!
而赵俊臣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拿出整个“赵党”势力作为鱼饵,引诱朱和坚上钩!
*
江东楼内,看到霍正源终于理解了自己的考量,赵俊臣再一次微笑点头,掰着指头进一步解释道:“是的,让一部分‘赵党’成员改换门庭、投靠七皇子,对我而言也有许多好处,对七皇子而言则是坏处更为明显!
说跟到底,所谓‘朋党’,绝大多数情况下作用就是助壮声势、摇旗呐喊罢了,但当我已经不再需要增涨声势的时候,过多朋党反而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你需要庇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好处,随着朋党越来越多,即便是我也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就更别说是初入庙堂刚刚站稳脚跟的七皇子了!
当大批‘赵党’官员转投七皇子之后,七皇子能否拿出足够好处确保这些人的忠心?恐怕是拿不出来吧?除非……趁着本阁暂时离开庙堂之际,他还想要进一步的侵吞本阁近年来苦心经营的那些核心利益!
然而,无论是‘悦容坊’、‘联合船行’、川盐开发、工部户部,皆是招人眼红的香饽饽,待本阁暂时离开庙堂之后,即便是当今陛下也一定会忍不住下场争夺,七皇子若是也觊觎这些香饽饽,就必然会与庙堂各方势力滋生矛盾,到时候只需是稍稍引导,就足以让他四面树敌!
更何况,本阁苦心经营的这些利益网,又岂是随意就能夺走的?本阁已经完全改变了户部与工部的运作方式与记账手段,无论是谁想要插手户部与工部这两大衙门,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摸清楚门道;想要夺走‘联合船行’,就必须争取到徽商集团的信任,还要争取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沿岸各地官府的全力配合;想要插手川盐开发,则是需要赢取晋商集团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提前在四川境内安插大量心腹……”
说到这里,赵俊臣面现冷笑:“这些关键之处,才是本阁立足庙堂的真正根基,想要动摇这些根基,没有大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见效!也正是因为拥有这般自信,本阁才能有底气与周尚景同归于尽、暂时离开庙堂一段时间,不担心自己会彻底的人走茶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