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新科考(2/2)
按照《大明报》透露出來的意思很快大明就要针对政治结构进行调整也就是在各地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部门简单來说就是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官位只是和共和国那边的不同大明这边主要选取的是主官换言之只要上任就沒有是从基层开始做起的至于基层那些办事员主要由该部门自行招募换言之td就是万恶的临时工啊
临时工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薪俸和待遇低于公务员同时公务员有别的补助临时工沒有但崇祯沒有完全关上大门他表示只要临时工在任上表现出色连续三年评为优秀职工的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同时公务员考核两年不合格不称职者将予以辞退
这个政策是不错但是崇祯忘记了他那是人治社会监督力度的不足直接导致以权谋私上级官吏安插亲属去上班每年不断让部门评价其为优秀最后获得转正的情况不断出现这只能说是古代人的视野高度决定了他们想问題的狭隘性但话又说回來如今的大明何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适当的缴纳点学费也是无奈之举
一个月后整个北京城也是人山人海
考过的期待自己可以考上一个好成绩沒有考过的却也是早已知道考试的内容心中忐忑不安只因为之前的岁月里他们关上门死记硬背完全沒有真正的活学活用这也是沒办法的事情谁让大明以前的科考就是那么要求的
能够鼓起勇气过來参加科考还是因为朝廷承诺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同时表示若真的有不错的潜质哪怕是落榜也可以通过后期再教育经过培训合格之后获得一个小吏的身份且具有遇到同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考虑转正的条件就为了这个他们也愿意过來冒冒险
五万人的考试场面的确是壮大
和张弘斌那第一次科考一样因为这是新出现的东西所以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运转无奈崇祯只能把所有人集合起來一起考然后让地方好好了解整个操作过程下次科考就不集中到一起了当然集中有集中的好处好歹可以在五万人里面最公正的选拔出最优秀的一批人就是运转的成本太高不适合长期这般运转
一样是分成三天进行考试但每天考试的时间高达八小时原因很简单大明弄不到水性笔用毛笔答卷速度跟不上是必然的还好取士已经不看毛笔字别写得别人怎么都看不明白就可以了最后甚至连考试的題目也尽量的简化否则黎落都要担心这些考生到底能不能在八小时内完成这份考卷
同时对于水性笔黎落和崇祯也是充满了怨念
那玩意在共和国各大政府部门都会提供是如今共和国政府公务员主要的书写用笔除了在那里别的地方想弄都弄不到这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而高级一些的公务员则配发有钢笔故而只要看到某人胸前别了一支钢笔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他是中层的领导若是两支而且其中一支是红墨水的钢笔的话那就是高级领导
若是三支和三支以上的……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修钢笔的
少了这两种玩意崇祯这里的科考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少了一种味道至少缺乏了一种身份的展现
不过当官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笔却也可以忽略不计
五天后榜单张贴了出來有人欢喜有人忧五万人只录取千人左右5的录取率本來也不算高但十万零九千人的落榜也使得整个北京变成了哭城至少在放榜那一天哭声震耳欲聋四万九千人的痛苦何其壮观也
最后搞得那些中榜的也不敢笑了担心会被落地考生乱拳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