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又能如何?(1/2)
陈睨并非纯粹的悲观主义,只是如今他们安南即将面对的,当真是大明与爪哇联手。
正如柳思南方才所言,爪哇将他们视作仇敌。
一旦爪哇国力恢复,必然会报今日之仇。
而大明这边,朱标巴不得见到国力超越诸国的安南灭国。
如此一来,只要收服爪哇,今后诸国便只能听命于他大明。
面对如此紧迫境地,饶是陈睨再怎么心胸宽广,此刻也不由紧皱起了眉头。
也正是看到陈睨满脸焦虑,紧皱的眉头好像是嵌入额头一般。
旁边的柳思南深吸口气,转而出声宽慰道:“王上洞察千里,明察如今形势,真乃我安南之福。”
“又有何用?”
此时的陈睨也顾不得怪罪柳思南。
毕竟爪哇对他们安南的仇恨,又不是柳思南一人挑起来的。
听到柳思南这话,陈睨重重叹了口气,语气无可奈何道:“纵然本王能看清眼下形势,却也是苦思无计。”
“面对大明,我朝尚且需要虚与委蛇,小心图谋。”
“如今再加上一个爪哇,一旦两方兴兵,我朝断然讨不到半点便宜。”
“甚至....”
“甚至重蹈高丽、吕宋的覆辙,被大明灭国都是极有可能。”
当看到自己王上如此唉声叹气,柳思南虽有些犯嘀咕,但还是出声道:“王上却也不必如此忧虑。”
“依臣看来,短时间内无论是大明还是爪哇,都不会对我朝用兵。”
“而我朝自然可以借此时机联络诸国,将原本忠心侍奉大明的爪哇,拉到我安南这边。”
“嗯?”
见陈睨满是疑惑的看向自己,柳思南不急不慌,细细说道:“首先!”
“大明这两年经历无数大战,先后对北元、高丽、吕宋、倭国用兵。”
“眼下征讨倭国更是兴兵百万。”
“想来大明战意虽盛,军武虽强。可连年征战,朝中官员必然心向太平,军中将士也多有疲意。”
“至于百姓。”
“数次征讨下来,恐怕大明的百姓说是苦不堪言也不为过。”
“因此短时间内,大明断然不仅再兴战事。对大明朝廷来说,眼下首要的任务乃是休养生息,放马南山,让将士、朝臣还有百姓都稍稍松一口气。”
“而爪哇那边便更不会贸然兴兵。”
“土门钉一战久攻不下,虽有诸国离心,各怀鬼胎的原因。”
“可爪哇一朝不愿增兵,奋勇杀敌却也是实际情况。”
“经此一战,爪哇兵力短时间内必是要休整、补充。他们自然不敢贸然对我朝兴兵。”
“可惜了!”柳思南声音落下的瞬间,陈睨当即出声轻叹道:“趁此两国疲敝,休养生息之时。倘若我朝国力鼎盛,此间乃是兴兵的最好时机!”
此言一出。
原本表情平静的柳思南不由一顿,他竟没想到自家王上竟有如此野心。
明明上一秒陈睨还在担心大明、爪哇合兵攻打,更是因他安南无法招架而自怨自艾,出声叹息。
可下一秒。
陈睨竟伤感他们安南国力不强,错失了向大明、爪哇兴兵的大好时机。
如此蓬勃的野心,当真让柳思南有些诧异。
“柳卿接着说下去。”
“为何你说能将爪哇从大明麾下,拉到我安南同盟这边。”
“哦。”
听到陈睨这话,原本暗自惊叹的柳思南猛地回过神来,忙开口说道:“方才臣已与爪哇使臣说的很明白了。”
“若他们执意不愿与我安南同谋,那留给他们的便只有充当大明鹰犬这一条路。”
“是作为盟友,同我朝以及诸国一并看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一朝鲸落。”
“还是当一条忠犬,向大明摇尾乞怜,与诸国为敌。”
“两条路摆在面前,臣以为爪哇将会如何选,不言而喻!”
柳思南绝不是盲目自信。
眼下诸国见大明频繁对他国用兵,他们自然也担心重蹈吕宋、高丽、倭国的覆辙。
所以此时诸国即便事先盘算着如何有骨气,打定主意不愿丢失国家尊严。
可在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巨物之时,一言一行必然多少带些讨好献媚之意。生怕惹得大明不悦,引的大明兴兵来攻,自己成为下一个吕宋、高丽。
如此战战兢兢之下,诸国岂能不求变?
况且朱标也不是个好脾气的,即便再怎么心怀仁厚,可大明朝臣自然鄙夷诸国使臣。
更不需说中原王朝虽是鼎盛,可论及王朝更迭,中原王朝的没落比他们诸国都要更加频繁一些。
且不说高丽王家国运近五百年。
他们安南陈朝如今便已经二百年历史,而且陈睨这个国主还是锐意进取,整个安南更是鼎然向上之态。
柳思南的确承认中原强盛,也同样认同中原英雄辈出。
可正因为中原英雄辈出,他们王朝才会更加动荡,即便王朝没有灭绝之患,可内部的兵祸却足够让中原朝廷头疼。
所以!
柳思南几乎可以认定,在给大明当狗,还是合谋诸国,力求生变的两条道路之间。
包括爪哇在内的诸国,多半都会选择诸国合力,看大明鲸落,分割盛世!
而等柳思南说完,陈睨仔细琢磨过后,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那眼下,便是静待时机?”
“王上英明!”
柳思南眸光一凝,旋即压低了声音道:“方才臣言大明正值休养生息之时,王上宏图稍显。”
“言不能趁机进犯大明,当真可惜。”
“微臣以为,与大明自然不能正面冲突,但可唆使他人给大明找些麻烦。”
“你是说.....”
“云南土司,北元梁王!”柳思南倒是没有卖关子,当即直言说道。
“与诸国时常遣使,朝拜大明不同。”
“云南等地从未派遣使臣。”
“当地的土司不能朝拜大明,乃是因其并非自成一国,自然没有资格派遣使臣,出使大明。”
“而云南的梁王,原本隶属于元庭,自然也不会派遣使臣,臣服大明。”
“故而!”
“云南兴兵,合情在理。即便明廷能够察觉出云南起兵和我安南定有关联,可查无实证之下,他们又如何能迁怒我朝?”
“妙计!”陈睨闻言当即惊喜道:“大明始终搁置云南不理,想来也是无力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