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想出路(1/2)
现在北湖北海两个村的男丁都去了工部户部做事了。不过,村里五十岁以上的男丁,朝廷是不需要的,所以,可以让这些人,先去把毛竹砍回家。制作一些竹筐竹畚箕的样品出来。
出了样品后,自己可以试着去和工部的大人牵线。如果村民做的竹畚箕竹筐能入工部大人的眼,那后面就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大订单了。
等冬天,去朝廷做工的男丁回家了,大家就可以趁着冬闲,加上村里的女眷,大家一起制作竹箩筐,竹畚箕,到时可以售卖给工部。
除了这些工具,还可以制作竹扁担,竹耙等工具,只要建造州府需要的,都可以制作出来,最少还有两年的生意。
等工部不需要这些工具了,还可以用毛竹制作其他的生活用品,比如花蕾需要用来装艾条的竹筒。
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花蕾又特意让青棋拿出了自己装艾条的竹筒样品,给了村长,让他们按照样品做装艾条的竹筒。
而且又改良了一下,给毛竹筒做了螺旋状的盖子,到时里面的艾条用完后,就可以当水囊水杯用,也不会漏水。
最近上京城的人工费越来越贵,原材料也在减少,花蕾必须扩大自己的供货渠道。如果能在漠北做好,自己的船队也正好能带回上京城,也不会浪费。
另外竹蒸笼,竹床,竹椅,竹凳,竹席等这些竹制的衍生品,也都可以制作出来,只要工艺好,花蕾都会收购。
因为村长也说了,村里还是有不少的篾匠,很会做竹席,竹筐,竹篮这些。虽然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
不过,因为牢固,一个竹篮都可以用十来年,所以,在漠北,竹制衍生品的置换率并不高,因此,村里的毛竹年年疯长,最大的去处就是当柴禾用了,也是非常的浪费。
因此,两个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需要走出去,把做好的竹筐竹席运送出去,尤其是竹席,花蕾觉得西疆,尤其是西疆的军营里肯定会有大市场。
因为她看过西疆的地域志,里面并没有提到那边有丰富的竹制衍生品。那么,在这里制作好,运送出去,应该也是行得通的。
其实,在花蕾的想象中,前世的竹子雕刻,竹根雕,孩子玩的竹蜻蜓,竹节人,都能卖出好价钱。
不过,在大盛朝,尤其是在漠北,很多百姓连基本的吃饱穿暖都还没做到的前提下,这些竹子根雕,或者竹子做的小玩意,基本上是是很难有大市场的。
就算自己运出去,肯定也没有竹席竹筐这些售卖量大。最主要的就是,这样竹制小玩意,很多人都会做,据花蕾所知,赵大叔就很会做。
至于竹子雕刻,竹子根雕,受众群体也是比较有限的,毕竟,有钱有闲,还要有品位有眼光懂得欣赏这个的人,目前来说,还真的不多。
考虑了一下后,花蕾又定制了一批竹席,不过这个不急,只要求在明年四月底前给她一批就可以,她到时先送回一批去上京城试试水,如果有多余的,再送西疆去试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