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改革开放(五)(2/2)
到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有了中央正式下达指示,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迅速推行全国,到1984年,全国百分之九十三的农户就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318.74公斤。
1984年达到8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392公斤。
六年间提升两个千亿级台阶,涨幅达到足足百分之三十三,从此以后中国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中国人民真正摆脱了普遍受饿的困境。】
看着后世百姓终于能真的吃饱穿暖了,古人们不禁感慨世事艰难,想要摸索出一条从未有前人做过的路,要承受的挫折实在太多。
身处近代的人,还在革命中艰难抗争的人,看着这一幕更是心头涌起万千思绪。
“49年建国,建国后没有了阶级剥削,没有了内战动乱,本以为百姓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百姓才终于能吃饱饭了。”
“不幸有动荡,又万幸革命不是建国以后就完事了,还有那么多人实事求是,敢于质疑不合理,敢于不计个人得失去抗争,这才是革命真正要传递给人的意志。”
“革命……连长,你说人过惯了好日子以后,还会有人敢去革命吗?千百年后,还会有人记得革命吗?”
“千百年太远了,世事变迁不是你我能预料的,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历史,记得曾经有那么多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地革命过,那只要未来还有不公,还有人想要骑在世人的头上作威作福,那就一定还会有后来人翻开革命的历史,振臂一呼,重新带着人们去抗争。”
看着身边每个凝望天幕的同胞,眼神都是那样的坚定,透露出的是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热血。
年纪尚小,此前还对战友之间称呼同志不甚明了的小红军,不确定是从这一刻起,还是更早的不知不觉间,也已经彻底明白了何为同志……
【中国农业改革的同时,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也在摸索前进。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这一刻起,那个圈中名为深圳的边陲小镇,肩负起了时代赋予它的伟大使命。
地处珠江口东岸,与香港接壤,又有着濒海贸易优势的深圳,成为了允许企业经营自主,吸引外资兴办产业,试行中国对外经济改革开放的最佳选择。
1979年,国家开始重点投资建设深圳的基础设施。
修建连接周边地区和香港货运码头的公路,同时建设供电供水,逐渐完善通信服务。
同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诞生。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此后深圳不断涌入国内外大量企业,各类制造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闭塞已久的中国经济,在这里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