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大结局(21)(2/2)
所有获得贡士的学子,在当年十月入京,参加朕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将会决出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以及其余所有通过考试的进士。
所有进士将会编入吏部造册,按照各地的空缺进行官员任命。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进入大学,并且获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学子,可直接发放“秀才”证书。
不必参加县试,也可获得进入郡试的资格。
而那些从大学选入国子监的优秀学子,可直接获得“举人”身份。
若是想要入朝为官,直接参加州试,而后便可参加殿试。
由国子监考入进士的学子,最低品级不得低于从七品,仅次于前三甲。
总的来说,科举考试是三年为一轮。
第四年又是新一轮的开始。
每三年选出一批官员候补进入吏部,然后任命到各地担任官员。
如此一来,我大炎国各地的官员空缺就会慢慢补充齐全。
十几年、几十年后,我大炎国各地将不再缺少官员。
另外,今年情况特殊,朕打算一蹴而就,直接从县试到殿试,在一年之内完成。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疆域极大的扩充,需要大量的官员去治理地方。
光依靠百官的举荐,可铺不满这么大的摊子。
故而,今年五月,在各县举行县试。
七月,在郡内举行郡试。
九月,举行州试。
今年的十二月,各地学子入京,由朕统一主持殿试,选出前三甲以及进士。
明年开春,这批进士即刻赶赴各地,治理民生,处置大局。
诸位爱情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
王炎的意思很简单,我们现在缺人手,急迫的需要一批基层官员。
一年之内选拔出来,然后分发到南越、南蛮、西羌、西域、三韩、倭国、以及北方草原地区。
别说是几十上百个官员,哪怕是上千个官员,也铺不满这么大的摊子。
再者说了,哪有一次科举选出上千进士的?那岂不是不值钱了?
王炎打算今年第一批选出两百名进士。
然后按照空缺的多少,分发到各地之中。
至于前三甲,那都是要担任太守的存在。
没办法,第一届科举的前三甲,这个含金量可想而知。
“那好!既然都同意,那就即刻拟旨,下达各州、郡、县、镇之中。
此时距离五月县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务必要尽快执行!
听明白了吗!”
“遵旨!”
...
随着这一道旨意的下达,全国各地顿时议论纷纷。
百姓们更是无不沸腾!
本以为让孩子上学就是为了学习文化,能够通晓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
等到毕业之后,也能找到一个上的台面,且又赚钱多的工作。
如此便算是给父母长脸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道圣旨下达,直接改变了所有人的想法。
科举!
进士!
当官!
上学就有机会当官!这种好事简直千载难逢啊!
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当官?这放在以前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没有身份地位、没有关系、没有钱财,你凭什么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