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封番王瓦剌大集会 展伟才沐英巧用兵(1)(1/1)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祗奉天命,嗣承鸿业,为天下之主,抚驭华夷,嘉与万方,同臻至治。尔瓦剌部上承天恩,恭修职贡,抚辑尔民于西陲,乐业安居,睦邻友好,各部安堵,朕甚欣慰。邦有万民,全赖长君,故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赐印诰、袭衣……
明媚空旷的大草原上飘过一阵巨大的欢呼声和谢恩声。大明皇帝的使臣、司设监掌印太监海童在一处突兀的山丘上代表大明永乐皇帝宣诏完毕,为瓦剌三部头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一一颁发了印诰、袭衣,瓦剌部上百个头领、贵族等近千人聚集的草场上,欢呼的声浪此起彼伏。
正是草原上最美的时节,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绿海上,难得能聚起这么多盛装的、洋溢着喜悦的牧人,到处是笑声,到处是笑脸,雄鹰羡慕地在天空盘旋着,云雀也把美丽的歌声撒遍草原。这边的封典刚刚结束,那边的那达慕便开始了。摔跤、赛马、射箭等蒙人喜欢的项目一个连着一个。
摔跤场上,壮如公牛的选手宽厚的肩膀、坚硬的肌肉、富有弹性和力量的双臂,举手投足间彰显了一个个勇士的威武。两个人转着,猝不及防,搭手的工夫,一个人已经被摔倒在地,根本看不清他是怎样出招的。
赛马场上也是佳音频传。伫立马背的,蹬里藏身的,探囊取物般把一只大羊掠到马上的,更有神的,故意跌下马后,一拽马缰和马尾竟瞬间回到马背上;射箭的人虽说不上百步穿杨,前射、后射、伏射、仰射,箭箭中靶,精彩绝妙令人目不暇接。
三项比赛结束,三个新王爷分别为最好的摔跤手、赛马手、射箭手颁发了奖品——那是大明皇帝赐给三位头领的极为珍贵的锦缎,足见他们对于部族战技的重视。
赛场的南侧是自发形成的一个临时集市,蒙人、藏人、汉人、西域人,摩肩接踵,摆摊的,买货的,人们走着、聊着、看着、选着,不时的说价,用手中的物品换来自己所需的东西。也有喜欢听书的,围着艺人,听他说唱千百年来的英雄故事,整个草原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中。
入夜后,各部燃起的篝火无尽无涯,男女老幼都围着火堆唱着、跳着,处处是欢声,处处是笑语,各种酒类、肉类的香味随着轻风四处飘散。
宣旨仪式完毕,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陪着海童在赛场、街市上转了一圈,把玩着各种新鲜的物件,偶尔也买上一件。晚上又从篝火旁的食桌把他拽进了舞动的人群,可跳几圈海童已是气喘吁吁,不得不回到食桌坐下休息。
作为瓦剌小部落,马哈木等几人过去从未和大明朝廷打过交道,更没有到过中原,一句汉语也不懂,所有交谈的内容都得由海童的通译帮助完成。
四十多岁的海童身体已开始发胖,习惯半眯的双目常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话语又不多,更显得高不可攀。他和黄俨的资历相当,却看不惯黄俨那播弄是非、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的做派,倒羡慕起远涉西洋的郑和、两进乌斯藏的侯显来,索性请求皇上外放,成为长期岀使蒙古各部的使臣,见得多了,许多事自然见怪不怪,见奇不奇,但今日瓦剌三部受封的场景还是着实让他感动了。
“老夫这些年尽在大草原、大沙漠里跑了,看这蓝天碧空如洗,看这草地绿茵如织,臣民拥戴,马肥牛壮,狗欢羊跑,一首首牧歌从早唱到晚,真羡慕三位王爷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怕是神仙也自叹弗如啊!”
“是海公公会选时候!”马哈木狡黠地嘿嘿一笑,“最好的季节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皇上乃圣君令主,天下人民山川草木莫不仰赖皇恩雨露,威权行于四海,泽被遍于化外。偏远的瓦剌部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荣耀,瓦剌人莫不欢欣,海大人已经看到了他们那股子高兴劲,只是……”
他看了一眼海童,海童的眸子里蕴含着温情,一缕深邃的目光闪耀着,有傲岸威严,也有慈祥和温柔。
“不说了,今儿是高兴的日子,不说不愉快的事,尝尝我们新酿的马奶酒,它比中原的酒温和多了。”说罢,三个新王一起举杯,海童也举杯随他们干了一大碗后连说好酒、好酒。
马哈木示意了一下,侍女托着银盘接连上了手抓肉、烤羊排、烤羊腿、鲜奶酪等,海童吃惯了,倒觉着比南京酒肆的汉餐还顺口,大口地吃肉,大碗地筛酒,简单地聊着,虽都是海量,也都在不觉中有了五分醉意。
“顺宁王爷刚才说了半截话,有什么话不便直接对朝廷说吗?”敦实的太平好耍个心眼,实在是想把对大明朝廷的要求一股脑说出来,“本王以为,海大人在皇上跟前说话是很有分量的。”
马哈木的眼里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喜色,算是对他默契的肯定,举起碗,意味深长:“酒是好东西,是将蒙古人温暖于严冬的圣水;皇上是什么,是天上的太阳,是给予无垠大地上一树一草温暖的神人。瓦剌部早年归顺成吉思汗以来,一直被排挤在别部之列,当年又拥戴过与忽必烈大汗争位的阿里不哥,又助也速迭尔杀了脱古思帖木儿,总给汗廷帮倒忙,没法让汗廷重视。而今,我等三部被皇上封为王爷,一要感谢伟大的长生天,二要谢皇上,三要谢海公公从中周旋,举杯,举杯,再敬海公公。”
酒一下肚,马哈木的话马上又跟上了,“作为瓦剌中的小部,我们忍气吞声多少年?蒙古大汗前一直像个奴仆一样小心着。先是如同黑夜野狼、白昼猛禽的鬼力赤,后来是有着杀父之仇的本雅失里。前日朝廷出动大兵,皇上亲征鞑靼,大快人心,连高原的草木山丘都挂了笑。只是驱之未远,灭之未尽,我瓦剌诸部还不能摆脱那个‘汗廷’的搅扰,带着全草原的部族拥戴大明朝廷。王爷们想着有朝一日,草原上只剩一个强大的瓦剌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像猎鹰一样为皇上驱使了。”
马哈木口吐莲花,如醉如痴,仿佛他已是草原的盟主了。海童心里清楚得很,瓦剌和鞑靼仇杀由来已久,但鞑靼胜少败多,瓦剌三部得了不少好处,部族一天天壮大,已成为和鞑靼分庭抗礼的大部落了,否则,怎么会有大明王朝的敕封和蒙古汗廷的注意呢?正思忖着,马哈木的话匣子又打开了,絮絮叨叨说起了瓦剌的历史。
当年,成吉思汗打败花剌子模后,派长子术赤带人马到遥远的伊聂谢河去招抚被称作斡亦剌惕的林中百姓,那里虽距斡难河有着数千里之遥,但成吉思汗的声威已远播于辽阔草原的山山水水。部落头领一商议,与其血流成河被征服,倒不如顺水推舟归附蒙古大汗,于是,斡亦剌惕载歌载舞欢迎了术赤的到来,头领还把女儿嫁给术赤,与成吉思汗结成了儿女亲家。但斡亦剌惕距蒙古中心区域实在是太远了,受影响较小,蒙古化相对较晚,一直在伊聂谢河上游一带独立自由地飘荡,所以被称为蒙古别部,除了年年纳贡,从未引起过蒙古大汗的重视。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失败,斡亦剌惕大部随阿里不哥迁到了金山,由林中百姓变成了毡帐中的百姓,遂加快了本部与其他部族合流同化的过程,形成了日渐强大的瓦剌部落。元顺帝败走漠北,瓦剌部首领猛克帖木儿再不听蒙元汗廷的调遣,看着黄金家族一天天衰落,又落井下石,帮助也速迭尔袭杀脱古思帖木儿成为可汗,新汗廷的大权实际上则掌控在猛克帖木儿手中。猛克帖木儿死后,瓦剌内乱,额勒伯克乘机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汗位,而经过动荡纷争的瓦剌部也四分五裂,其主干则形成了后来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各拥一部、互不制约的松散联盟。对鞑靼的征战和防卫时分时合,对大明的态度有时也意见不一。父亲浩海被杀后,年轻的马哈木对汗廷彻底失去了信心,也更理解了祖辈为什么要另立可汗、支持阿里不哥、也速迭尔的缘由,由此更坚定了他扩充实力控制、甚至取代汗廷的雄心。但那时,他还没有这个能力,带着公主萨木尔离开了是非之地的和林,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家乡,回到了辽阔的金山。他一方面结好各部,不断扩充部族的实力,扩大自己的影响;一方面则说服太平和把秃孛罗与南朝通好,取得大明的支持。使者往来了几次,三部的首领就这样封王了。马哈木希望大明再一次出兵,彻底剿灭鞑靼部,那么,草原上大一统的瓦剌天下就有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