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造反的军情(2/2)
所以做事不能太极端,中庸才是长久之道,很多事就不是问题得知单于派人来投降,王信没有一定要消灭单于,而是提出了他的要求,投降可以,免除单于部的处罚也可以,但是赔偿不能少。
比如赔偿一千匹马和一千名奴隶,往后每年向王信上贡两百匹好马。
单于使者听到王信的条件,直接苦笑道:“此事不用回去向单于禀报,我可以直接告诉将军,将军的要求,我们做不到。”
“那就打。”王信无所谓。
使者跪在地上,没有半丝不服气,“部落已经被将军打败,部落没有实力抵抗将军,部落的很多奴隶已经趁乱逃跑,带走了不少马匹,整个部落的马匹也不到两千匹,如果将军要拿走一千匹马,部落连放牧都不能维持,更不谈抵抗周边部落。”
“明日再说吧。”王信听闻使者的解释,大概是真的,因此淡淡说道:“让单于亲自来见我。”
单于来见自己,他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一念之间,说明了他的诚意。
更可能是卧薪尝胆。可那是吴国的问题,无关越国。
吴国杀不光越国的人,因为越国的人生活在林子里,那么留下越王勾践,吴国才能更好的治理越国。
人们总是把因果颠倒,不是卧薪尝胆,才有了越国的成功,甚至有可能,正因为越王的带路和顺从,才让吴国从越国百姓们身上吸到了更多的血。
推翻吴国也不是因为越王,而是越国人民与不公作斗争,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要么是吴国彻底压服越国,要么是越国掀翻身上的吴国,没有第三条路,所以在王信看来,更像是越王出卖越国的利益,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最后的胜利,是越国百姓们的奋斗,只是因为百姓们短视,所以越王成功窃取百姓们的胜利果实。被统治阶级窃取胜利的果实,这是历史的常态。
因此王信不在乎单于的心思,因为单于的心思不重要,自己的实力才重要。
犹如现在,无论单于心里有没有在滴血,他也只能暗自舔伤罢了。
反正要是自己,辛苦一辈子的成果化为一旦,自己肯定忍不住抓狂,而单于还能冷静的向自己投降,为单于部争取一丝机会,此人一定是不简单的。
不简单的人多了,卧薪尝胆的人也多了去。
还不是得乖乖的服气。
在自己没有解决冯庸之前,有留住单于部的必要,否则大板升地区的部落获得了单于城地区,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最后还是枪炮说话。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永不过时,曾经有段时期,很多人说过时了,要睁开眼看世界,实际上谁说这句话过时,说明他才是最大的傻子。
要么坏,要么蠢。
单于部的使者恭敬的离开,他从这位年轻将领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可目视的光芒,更可能是战败者面对胜利者的怯弱罢了。
王信出了大帐,骑着马,身边跟着一群少年亲卫。
史平一手握着缰绳,一手紧紧的竖着小旗,小旗很长且细,挂着主将旗帜,随着主将旗帜的出现,营地里的视线纷纷望了过去。
士兵们停止了自己的动作,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哪怕旗帜离自己很远。
伤兵区的伤兵也忘记了疼痛,挣扎着望过去。
“唏律律。”
马厩处的战马扬起脖子朝天空嘶鸣,安静的营地,战马嘶鸣声传出老远,清晰可见。
王信身上的盔甲,青金石磨就的护心镜悬在锁子甲中央,八道鎏金铁叶呈八卦状向四周延展,“哗啦啦”簌簌作响。
“将军!”
“万胜!”
“将军!”
“万胜!”
不知道哪一处的角落士兵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周围的共鸣,乃至于整个营地爆发了山崩海啸般的浪潮,整个天地之间,只剩下一道声音。
离开营地已经一二里地的单于使者队伍,突然听到远处的声音,不约而同的回望,他们的脸上只剩下惊惧。
“万胜!”
文书郑浩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如此失态,实在是控制不住啊,太激动了,太爽了!混在士兵里头,跟着士兵们一起呐喊。
史平骄傲的抬起头,仿佛年轻的狮子,这群幼狮已经能吃人。他们目光炙热,牢牢的盯在将军身边,随时等待撕碎一切靠近将军的敌人。
“原来这就是忠心耿耿。”
王信第一次看到士气也达到忠心耿耿。
这就是自己的底气啊。
一支返程的队伍。
此时,长城各关口收到了紧急军令,守将们看到上面写着王信造反,要求他们严防死守,不允许王信部入关的军情,各个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