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到底错在哪里?(1/2)
朱元璋沉浸在对大明盛世的畅想之中,脑海里全是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景象。
那样的盛景,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一丝阴霾悄然爬上心头。
他猛地想起一件事。
之前朱雄英曾断言,大明国祚,长则三百年,短则两百年。
程朱理学是一个原因。
八股取士也是一个原因。
可朱雄英说过,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么,除了这两个,肯定还有别的祸根深埋其中!
既然要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自然要将所有病灶都挖出来才行。
想到这里,朱元璋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急忙看向朱雄英,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乖孙,除了你说的重建尚武之风,改革科举之外,可还有其他法子,能让咱们大明……
嗯,让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朱雄英闻言,看向“爷爷”的眼神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爷爷……似乎对大明的未来,关心得有些过头了啊?
爷爷不是要跟着自己一起“造反”的吗?
按理说,他难道不应该盼着大明朝廷越乱越好,越衰败越好?
那样,自己举事成功的几率才更大,才能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爷爷”……处处透着反常。
难道真像自己猜测的那样,他在朝中那位“好友”,地位非同一般,
让他对朝廷有种复杂的情感?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
只一瞬间,他就捕捉到了朱雄英眼神中的疑惑。
不过,老朱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抹饱经沧桑的感慨,沉声道:
“乖孙呐,你想想,当今陛下也姓朱,咱们也算沾亲带故。”
“再说了,无论将来是你成事,还是陛下继续坐稳江山,这天下啊,终究是朱家的。”
“肉烂了,也还是在锅里嘛!”
“老头子我经历过元末那个人命不如狗的乱世,实在是……见不得百姓再受苦了!”
“天下能安稳些,总是好的。”
一番话合情合理,瞬间打消了朱雄英心头的那点疑虑。
是了,这位“爷爷”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对乱世的恐惧和对安稳的渴望,恐怕早已刻入骨髓。
他所谓的“造反”,不过是想换个活法,或者说,是想给自己挣一条活路。
旁边的蓝玉暗自松了老大一口气。
刚才那一瞬间,他真以为要露馅了!
还得是陛下啊!
这反应,这说辞,简直绝了!
蓝玉看向朱元璋的眼神里,瞬间充满了敬佩。
朱元璋感受到蓝玉的目光,却几不可查地回了个不屑的眼神。
小子,还嫩着呢,好好学着点!
朱雄英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语出惊人:
“这另一个导致大明可能快速走向衰亡的原因……”
“恐怕,就要从皇帝自身去找了。”
话音刚落,朱元璋和蓝玉脸上的表情同时一僵!
尤其是朱元璋,心里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怎么还跟咱扯上关系了?!
咱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哪一天不是在为天下百姓操劳?
咱做的每一件事,哪一件不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怎么到头来,反倒是咱的错了?!
咱要不是为了天下百姓,要不是为了你这个臭小子,何至于隐瞒身份,
跟你在这儿费这么多口舌?!
蓝玉心中同样震惊无比。
别人不了解陛下,他还不了解吗?
自己这位陛下,绝对称得上是千古罕见的勤勉帝王!
为了百姓吃饱饭,一听说朱雄英有高产种子,立刻就安排试种,
还着手让那些骄横的勋贵把土地还给百姓。
这等心系苍生的皇帝,自身怎么会成为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
就在蓝玉替朱元璋暗自叫屈,甚至想开口反驳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沉声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紧绷:
“哦?爷爷倒是记得,你之前说过,当今陛下是难得一遇的好皇帝,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